本酶是单链特异性核酸内切酶,生成具有5’-P末端的单核苷酸或寡核苷酸。过量的酶还可以降解双链DNA、RNA或者DNA-RNA杂交体,这时,它会选择性地降解富含AT的区域。 |
|
■ 保存 |
-20℃。 |
|
■ 起源 |
Mung Bean Sprouts |
|
■ 活性定义 |
以热变性小牛胸腺DNA为底物,在37℃、pH5.0的条件下,1分钟内产生1 μg的酸可溶性物质所需要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(unit)。 |
|
■ 用途 |
1. 杂交作图 (S1 mapping),与S1核酸酶相比不易发生Nibbling现象 (Code No.: 2410),因此能得到正确的电泳带。 2. 双链DNA末端的平滑化 (平滑化的效率依赖于碱基序列)。 3. 在甲酰胺存在的条件下,切除基因编码区。 |
|
■ 使用注意 |
1. 本酶在pH 7.0条件下稳定。 2. 如果不含0.1 mM Zn2+,1 mM半胱氨酸和0.005%Triton X-100,本酶在pH 5.0条件下会失活。在低pH条件下,单链特异性会降低。 3. 添加EDTA热处理或使用0.01%SDS处理能使本酶完全失活。 4. 双链识别能力依赖于碱基序列,切点多为ApN及T (U) pN,特别是在ApA处完全分解,而对G及C的序列几乎不分解。 5. 与S1 Nuclease不同,不能切断切口互补链。 |